吳岳秋:畫筆下錦繡畫卷源于祖國在我心中
吳岳秋,嶺南畫派第三代畫家,其恩師劉春草是嶺南畫派開派宗師陳樹人的唯一弟子。
恩師劉春草旅居海外50載 難忘中國心
2014年2月7日,馬年春節后,嶺南畫派第二代著名畫家劉春草仙逝,享年89歲。一支畫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傳播中華文化于四海,是劉春草一生的真實寫照。有網友在微博中悼念劉春草先生時如此感慨:“上帝喜歡看劉先生作畫,所以,劉先生就去了。”劉春草一生用筆墨揮灑渲染著祖國的秀麗河山,內心的故鄉情結是任何人都不能體會的。
劉春草,原名劉頌耀,號竹園,1925年3月29日出生,祖籍廣東順德,是嶺南畫派創始人陳樹人的唯一弟子,與關山月、趙少昂、黎雄才、楊善深同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他創作的描繪祖國壯麗山河的《月是故鄉明》、《天下第一峰》兩幅作品被人民大會堂收藏。
幼年時,劉春草在順德容山書院讀小學。中學時,劉春草跟隨父親劉鏞伯到廣州求學,清末太史桂南屏將劉春草收為入室弟子,后又將春草推薦到嶺南畫派宗師陳樹人門下為徒。弱冠之年的劉春草,書畫藝術得到名師指點進步很快,抗戰勝利后,廣州經濟蕭條,當時劉春草作品在廣州展出,所賣作品的款項能買到一套民房。解放前夕,劉春草應香港中文學院邀請,赴港任教。后在一次書畫展中,馬來西亞教育官員欣賞劉春草的作品和才華,聘請他到北婆羅洲(今沙巴)從事教育工作。在旅居馬來西亞60年的歲月里,劉春草擔任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以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
劉春草先后在東南亞、歐美、澳大利亞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舉辦畫展。晚年的劉春草還在新加坡、香港、澳門等地舉辦畫展,觀眾如潮,人們紛紛被中國畫的魅力感染。劉春草是一位全才的中國畫大家,他筆下的花鳥、山水、人物,各具其美,栩栩如生。時至今日,在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藝術館、博物館、文化機構都珍藏有劉春草的作品。
早在1941年,劉春草就在廣州文獻館舉辦第一次個人書畫展。1999年南韓亞細亞藝術展上,劉春草獲得最高獎項——亞細亞大獎,同年,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向他頒發政府元首B.S.K勛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春草旅居海外50余載,游歷大半個世界,其創作手法也在嶺南畫派的基礎上兼收并續,融合了西畫素描、透視的手法,吸收海派、京派等特點,創立了“我之為我,只有我在”的獨特藝術風格。
雖然,在國外無限風光,劉春草卻不改拳拳赤子心。月是故鄉明,樹高千丈,落葉歸根。2003年,劉春草決定從馬來西亞回國定居。他在家鄉佛山市郊外修建“竹園”作為畫室,生活起居都在那里。每日靜心作畫,幾乎所有作品都用于資助貧困學生學業和慈善事業。2008年,他獲得佛山市政府頒發的“外國專家證”,這也是佛山市書畫藝術家中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9年佛山市政府為他頒發“佛山友誼獎”。今日,你若到廣東佛山,劉春草先生的大名連出租車司機都知道。
恩師陳樹人“未妨低處是前程”的精神一直影響著劉春草。做人淡泊名利,兩袖清風。劉春草把畢生嘔心瀝血創作所得幾乎全部奉獻給了教育、慈善事業。“希望為佛山嶺南文化名城的建設,為嶺南畫派的發揚傳承,為故鄉為祖國作出更多貢獻。”老人這樣說?;貒?,年逾古稀的老人更加盡心力,深夜常常伏案創作。他赴清華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給學生上課講解中國畫。
“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努力一點,也許能幫助更多的人。”劉春草在世時告訴身邊的朋友。他多次舉辦畫展義賣作品資助社會。
2007年,他將義賣作品所得310萬元悉數捐贈給澳門的勞工學校。生前,他在澳門醫院檢查身體,一報上自己的姓名,一群看護小姑娘就把老人圍繞起來,感謝老人資助她們完成學業,有今天這份工作。2009年,他在貴州黔西南州興義中學設立春暉班,每年出資10萬元,資助49名貧困的少數民族學生就讀,這一資助就是五年直至老人去世。2011年3月,他向佛山市榮山中學捐資20萬元,設立“劉春草扶貧助學金”,幫助在讀的貧困學子完成學業,資助有困難的畢業生升讀大學。
2006年,劉春草飽含深情地創作長1.6丈,寬1.2丈的國畫巨作《天下第一峰》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在劉春草的畫作里,祖國的秀麗山川是他畫筆繪不完的美景。老人生前未完成的最后一幅作品畫的是石頭和松樹,徒弟吳岳秋說自己將接過老師手中的畫筆來完成這幅畫作,完成老師的心愿。在吳岳秋的心里師傅劉春草就是一株蒼松,有錚錚鐵骨。
如今,劉春草老人已駕鶴西去,你若到訪竹園會看到大量被資助的學生寫給老人的感謝信,這中間有小學生,也有在校大專生、本科生。老人的音容笑貌仿佛展現你眼前。
十年考驗弟子吳岳秋入師門 嶺南畫派繼往開來
吳岳秋和劉春草結緣于廣州海關原副關長謝漢通的引薦。劉春草曾經多次向好友謝漢通提起要在家鄉收一位上進好學、品德兼優的中年畫家作弟子,來傳承嶺南畫派的技藝。
2013年10月30日,88歲高齡的嶺南畫派著名畫家劉春草在廣東佛山竹園按照傳統拜師儀式收下他一生中唯一的弟子吳岳秋。人們很難理解上一秒鐘還在醫院住院治療的劉春草為什么要執意收徒?然而,真正原因是老人家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允許再拖下去了。從2003年到2013年,這整整10年間,劉春草對這個廣東揭陽青年畫家吳岳秋的考驗已經結束,今天是他嶺南畫派陳樹人這一支脈傳承人確立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釆訪中吳岳秋告訴記者,他永遠都不會忘記,那天給恩師劉春草奉茶時老師對他說的話。后來,吳岳秋在自己的博客中寫道:那天,我就像一個孩子在過新年時分得了一塊糖,而這塊糖足以讓我甜一輩子不忘,我感到非常欣喜和榮幸。這十年間,吳岳秋每周要去竹園多次,向劉春草學習書法繪畫,二人情如父子,親如家人?;貞浧鸷投鲙焺⒋翰菹嗵幍娜兆?,吳岳秋不禁潸然淚下。他說老人愛吃海鮮,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治療期間,因為不能說話,老人用畫板在白紙上畫出螃蟹和蝦,告訴吳岳秋自己想吃海鮮了。老師常說“老吳,你去辦,我相信你!”如今,這句話總是時不時在耳邊響起。談及和老師的師生緣分,吳岳秋最感激他的同鄉廣州海關原副關長謝漢通的推薦。
《吳岳秋畫集》出版,劉春草欣然題字作序。老人這樣回憶兩人的交往:吳岳秋與我相識于祖國襌城,他是潮汕揭陽人,說起來我萍居海外數十年,以推揚中華藝術為已任,所到處,有水的地方,便有華人,有華人,便有潮汕人,有了潮汕人,便有中華文化,舉凡教育慈善基構,便得潮汕人支持,一壺茶,一杯酒,兩句潮音歌曲,詩詞書畫,多是來自韓江流域。
吳岳秋便是生長于韓江流域了。東方的藝術與西方的文化不同,浩然之氣于心間,雅雋的筆墨表現在紙素里,文以載道,吳岳秋的作品了有俗氣,山谷畫師說:“俗氣不可醫,稍落名利,則終身不能到藝術的彼岸。”我喜其誠,復循循古道,故常引所知,以啟藝匙。他擅畫荷花靜直香遠,出污泥而不染,正是從事藝術的人格觀,鍥而不舍的原則,八大石溪上而宗院,日課勤習可以卓然大觀了。
書畫評論家伊諾在《路正根深的嶺南派畫家》評論中寫到:水清出芙蓉,禪心凝荷魂。一字一畫,一言一行,返歸自我,緣起這種感覺的人,這便是,“萬荷堂”主人吳岳秋。
早年的吳岳秋云游四海,尋師學畫,博眾家之長,走進自然感悟的天地。得到恩師劉春草真傳后,繪畫上再度飛躍;謙虛誠實的他不負恩師所望,通宵達旦,日夜苦練,潛心感悟,在畫壇獨領風騷!吳岳秋的勤奮是記者在采訪中不曾多見的,作畫間隙休息時他會泡上一壺好茶,聽聽音樂,和多多說說話。多多是恩師劉春草的愛犬,如今,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恩師走后,竹園由于城市建設的需要比原來縮小很多,但老師的“思琴樓”和“春草畫室”還在。吳岳秋說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創辦“劉春草藝術館”,這樣嶺南畫派的藝術成就可以更好的傳承。
在吳岳秋的作品中荷花、木棉、牡丹、山川、松樹常常是其最擅長的。吳岳秋喜歡荷花、欣賞荷花、畫荷花,畫得如癡如醉。他說畫家要有潔凈的靈魂,慈悲的心,這樣才能出好的作品。書畫同源,畫品如人品,通過作品可以看得藝術家的修為。
吳岳秋 , 字聲宇 ,號“萬荷堂”,1959年出生,廣東揭陽人。早年在揭陽炮臺潮劇團擔任舞臺美術設計,1992年畢業于天津市神州書畫學院,廣東省青年畫家。1995年他的國畫作品《荷塘淸趣》獲“金剛杯”全國書畫大賽最隹創作獎。2001年《清氣圖》獲廣東省監察紀檢書畫大賽優秀獎。2003年《生命的韻律》入選廣東省美協主辦群藝館書畫大賽。他的作品入編書籍《中國書畫家作品大觀》、《清風墨韻》、《中國書畫家名鑒》、《中國青年書畫家》、《中國當代書畫家》。2011年出版《吳岳秋畫集》,同年10月18日作品參加劉春草北京政協禮堂畫展。2012年嶺南出版社出版《劉春草吳岳秋師生畫集》,同年,吳岳秋國畫作品由中國民航在全國機場貴賓廳發送;這一年,他的荷花作品《荷花圖》、木棉作品《花冠群香》兩幅作品入選中國郵政明信片全國發行。2013年6月出版第四冊《劉春草吳岳秋師生畫集》。
2013年1月16日,為期一周的“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劉春草、吳岳秋師生作品展”在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隆重舉辦。廣東省原省長盧瑞華為畫展題詞,廣東省美協主席許欽松為畫展題詞并作序。此次展覽引起媒體廣泛關注,展覽共展出70多幅劉春草、吳岳秋的新作。專家評價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的劉春草教授雖然年近九十,作品依然大氣雄渾,意趣高妙,形成了“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鮮明精神風骨;其徒弟吳岳秋的作品也讓廣大觀眾驚喜,他的木棉、荷花系列作品色彩絢麗,筆墨老辣,畫風灑脫飄逸,很好的傳承了劉春草老師的藝術特點并形成了新時代風格。在場的收藏家無不認為,近年來嶺南畫派畫家作品收藏前景喜人,吳岳秋的作品將成為收藏家的新寵。
2013年10月吳岳秋的荷花作品《出污泥而不染》榮獲首屆澳門國際荷花展二等獎,后該作品被澳門“賞心堂”收藏。2014年春節吳岳秋作為嶺南畫派的代表畫家通過廣東衛視向全國人民賀歲拜年。2014年4月,吳岳秋應邀參加“中澳投資2014重慶臨空旅游文化商貿合作論壇”,他的作品《松青峻嶺通云氣》作為國禮贈送澳大利亞代表團,為澳方商務部收藏。如今,吳岳秋為聯合國創作的《南國木棉圖》正在創作中。
墨韻生輝,大家氣象,品高淡雅,隱者之風。這是記者對吳岳秋的評價。吳岳秋說,作為嶺南畫派的傳承人,嶺南畫派傳統的撞水撞粉重渲染的技法將隨著發展而創新;自己畫筆下的錦繡畫卷,源于祖國在我心中。(記者趙永恒 付麗鴿)
編輯:陳玉作者: